冷卻塔
發布時間:2023-07-08 11:08:07 發布人:泵閥
干燥低熔值的空氣經過風機的抽動后,自進風網處進入冷卻塔內;飽和蒸汽壓力大的高源水分子向壓力低的空氣流動,濕熱高熔值的水自播水系統灑人塔內。當水滴和空氣接觸時,方面由于空氣與水的直接傳熱,另一方面由于水蒸氣表面和空氣之間存在壓力差,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蒸發現象,蒸發吸熱帶走熱量,從而達到降溫之目的。
冷卻塔防凍防柳絮
冷卻塔一般設置于建筑物屋頂等室外空間,受環境影響比較大,在氣溫低的時候要考慮到冷卻塔防凍工作,局部地區的數據中心在春季也會增加防柳絮的工作。
(1)冷卻塔防柳絮
由于冷卻塔風機工作,導致冷卻塔周圍形成固定的氣流組織,飄蕩在此區域的柳絮會隨著氣流組織進出冷卻塔,附著于填料、風機或者進入冷卻水系統,影響冷卻系統設備的正常運行。并且增加運行風險與設備維護成本。防止柳絮需購買防絮棉,緊密貼與冷卻塔進風口,并定期清理堆積柳絮,以防影響散熱效率。(防絮棉不僅適用于冷卻塔,空調室外機也可以采用)
(2) 冷卻塔防凍措施
1、冷卻塔積水盤設置電加熱棒,一般的控制模式為積水盤冷卻水溫度低至 4°C,電加熱棒開始工作,當積水盤冷卻水溫度升至 8°C,電加熱棒停止工作;
2、管道電伴熱,所有室外水管道都鋪設纏繞電伴熱,防止管道結冰凍裂;
3、冷卻塔風機反轉除冰,部分冷卻塔會設計此項功能。
冷卻塔的分類
(1)按通風方式分有自然通風冷卻塔、機械通風冷卻塔和混合通風冷卻塔。(2)按熱水和空氣的接觸方式分有濕式冷卻塔、干式冷卻塔和干濕式冷卻塔
(3)按熱水和空氣的流動方向分有逆流式冷卻塔、橫流(交流)式冷卻塔、混流式冷卻塔是數據中心常見的分類方式。
(4)按系統結構形式分為開式冷卻塔和閉式冷卻塔,也是數據中心常見分類方式,
1) 開式冷卻塔與閉式冷卻塔的區別
開式冷卻塔的冷卻原理就是,通過將循環水以噴霧方式,噴淋到玻璃纖維的填料上,通過水與空氣的接觸,達到換熱;再有風機帶動塔內氣流循環,將與水換熱后的熱氣流帶出,從而達到冷卻。此種冷卻方式,前期的投入比較的少,但是運營成本較高(水耗、電耗)。
閉式冷卻塔的冷卻原理簡單來說是兩個循環:一個內循環、一個外循環。沒有填料,主核心部分為紫銅管表冷器。
1、內循環:與對象設備對接,構成一個封閉式的循環系統(循環介質為軟水)。為對象設備進行冷卻,將對象設備中的熱量帶出到冷卻機組。
2、外循環:在冷卻塔中,為冷卻塔本身進行降溫。不與內循環水相接觸,只是通過冷卻塔內的紫銅管表冷器進行換熱散熱。在此種冷卻方式下,通過自動控制,根據水溫設置電動機的運行。兩個循環,在春夏兩季環境溫度高的情況下,需要兩個循環同時運行。秋冬兩季環境溫度不高,大部分情況下只需一個內循環。
開式冷卻塔與閉式冷卻塔的性能比較
1、開式冷卻塔:被冷卻介質在開式系統中循環,循環介質因蒸發而濃縮,須常年加藥、補水而且由于被冷卻介質直接接觸空氣,容易被污染,當遇到硫化物時,流體發生酸性反應,造成相連設備損壞。須經常停機保養維護,不適合需要連續運轉的系統。被冷卻介質開式運行,受太陽光照射,容易產生藻類和鹽類結晶,從而影響系統的使用性能。無法進行干式運行。當流體為揮發性、毒性、刺激性溶液時,使用開放式冷卻塔運行模式存在安全隱患。被冷卻介質在開式中循環系統管道以及被冷卻設備換熱器易結垢,降低被冷卻設備的換熱效率,增加系統的運行費用。
2、閉式冷卻塔:被冷卻介質在密閉的管道內流動不與外界空氣相接觸,熱量通過換熱器管壁與外部的空氣、噴淋水等進行熱質換熱,實現冷卻介質降溫的設備。所以被冷卻介質不會被污染、蒸發、濃縮,無須補水加藥,因而保障了相連設備的使用性能和壽命,日常管理也很方便。無須經常停機保養維護,運行穩定安全、可減低相連設備的故障率,適合需要連續運轉的系統。被冷卻介質因無陽光照射且不與空氣接觸,所以不會產生藻類和鹽類結晶,“無須除藻、除鹽”,從而保障系統高性能運行。可以進行干式運行,不會滋生各類病菌,所以特別適用于有空氣凈化需求的場合,也經常應用于缺水干燥的地區。當流體為揮發性或毒性、刺激性溶液時,使用密閉式循環系統,不會污染環境,所以廣泛適用于對流體有嚴格要求的系統。被冷卻介質在密閉的管道內流動,被冷卻介質一般為軟化水,系統管道以及被冷卻設備換熱器內不會結垢,被冷卻設備運行效率高,整個系統運行節能。
按噪聲級別分為普通型冷卻塔、低噪型冷卻塔、超低噪型冷卻塔、超靜音型冷卻塔
其他類型還有噴流式冷卻塔、無風機冷卻塔、雙曲線冷卻塔等。